医院新闻

【健康科普】世界关节炎日——关节炎真的是冻出来的吗?

发布时间:2023-11-01
浏览次数:

每年的10月12日,是世界关节炎日,旨在呼吁公众对关节炎的重视。关节炎要早预防、早诊断、早治疗!


恰好近些天各地气温逐渐下降。老一辈人经常会说的一句话『现在不穿秋裤,老了会得关节炎!』,是真的吗?世界关节炎日之际,就来说说这个话题。


关节有三重保险,关节滑液、软骨、关节韧带和肌肉。分别对应了润滑液、耐磨材料和支撑系统。 


关节滑液

储存在关节囊的滑液是第一重保险,起缓冲作用。随着年龄增长、外来冲击或疾病,关节囊里的滑液会被消耗,骨头表面不得不互相撞击,这个时候软骨作为第二重保险就要发挥作用了。


软骨、关节表面的软骨,可以减少骨头相撞的冲击。但随着摩擦不断累积,软骨会变薄,甚至完全磨光。那么第三重保险,就显得更为重要了。


关节韧带和肌肉

为了让关节在静止和运动时都保持足够的稳定,为滑液和软骨减负,韧带和肌肉互相协同配合,构成了第三重保险。


我们人体的关节,大大小小有100多个,当这些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炎性病变时,都统称为关节炎。常见的关节炎有骨关节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感染性关节炎、痛风性关节炎等等。

关节炎可由炎症、感染、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,以关节红、肿、热、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,症状持续发展甚至会导致关节病残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


关节炎是冻出来的吗?


其实不是,年龄、肥胖、家族遗传、关节损伤(如运动员)、慢性病(如糖尿病、痛风)等都是造成关节炎的常见因素,但寒冷并不在其中。

不过,如果你本身已经是一名关节炎患者,寒冷确实会诱发或加剧关节炎症状,因为寒冷会影响情绪,降低疼痛耐受性,同时血液循环不佳,使关节炎患者更容易感到疼痛。所以还是要做好保暖工作哦~


关节炎患者有预测天气的“超能力”?

这是真的!阴天下雨时的天气变化,会使关节炎患者的不适症状格外明显,因而他们具有一定的预报天气的能力。

一方面,快要下雨的时候,环境气压低、湿度大,关节炎患者因存在病变组织,不能及时随天气变化排出细胞中的液体,致使病变部位的细胞压力比周围正常组织高,就使得病变部位的胀痛感明显。

另一方面,当气温下降时,关节炎患者关节间滑液黏度会增加,使得关节阻力变大,从而影响关节活动,甚至引起疼痛。

此外,天气变化时,关节炎患者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也会发生变化,释放出炎性物质,从而产生酸胀感。

所以说,当关节炎患者跟你说“我觉得今天不太舒服”的时候,你就要自觉添衣或带好雨伞了。


关节炎是老年病吗?


这其实是一种误区,骨关节炎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,但类风湿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发生于各年龄段,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20-30岁的青壮年男性,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,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步升高且趋于年轻化。 据有关数据统计,关节炎在我国的总发病率约为13%,不同类型的关节炎发病率有所不同。

骨关节炎

骨关节炎的总患病率约为15%,40岁以上的患病率则为10%~17% ,60岁以上达50%,而在75岁以上则高达80%。

类风湿性关节炎

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.34%~0.36%,女性占比高于男性,35~50岁是该病的高发年龄段。


痛风性关节炎

痛风性关节炎则是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以及绝经后女性,发病率与血尿酸增高的程度密切相关。

总之,关节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,近年来还有年轻化的趋势,当关节处发生红、肿、热、痛、组织水肿等症状时,要警惕关节炎的发生,并及时去医院就诊。已经患有关节炎的人群,秋冬季要格外注意天气变化,注意保暖,必要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药物治疗。